一、水泵汽蝕現象的定義
汽蝕現象,又稱空蝕或氣蝕,是水泵在運行過程中,由于某些原因使得泵內某處壓力低于該液體溫度下的飽和汽化壓力,導致部分液體汽化形成氣泡。這些氣泡隨液流進入高壓區后迅速破滅,產生高頻、高沖擊的水力沖擊,對泵內部件,特別是葉輪和金屬表面造成剝落和破壞的現象。
二、水泵汽蝕現象的產生原因
1、被輸送介質溫度過高:當輸送的液體溫度過高時,其飽和汽化壓力相應提高,使得在較低壓力下液體更容易汽化形成氣泡。2、水池液位過低:水池液位過低會導致泵吸入時吸入空氣,增加泵內氣泡的產生。特別是在液位波動較大或泵吸入口設計不合理時,更易發生汽蝕。
3、泵的安裝高度過高:離心水泵的安裝高度增加會直接導致泵入口處的壓力降低,使得該處液體更容易汽化。當泵的有效汽蝕余量小于必需汽蝕余量時,就會發生汽蝕。
4、流速和吸入管路阻力過大:流速過高或吸入管路上的阻力過大,都會增加泵入口處的壓力損失,降低該處的壓力,從而引發汽蝕。
5、吸入管道密封不良:吸入管道或壓蘭密封不好,會導致空氣進入泵內,與液體混合后形成氣泡,進而引發汽蝕。
6、流量過大,出口閥門開得過大:當泵的流量過大,且出口閥門開得過大時,會導致泵內流速過快,壓力分布不均,進而產生氣泡并引發汽蝕。
7、大氣壓影響:泵安裝所在地區的大氣壓較低時,也會使得泵入口處的絕對壓力降低,增加汽蝕的風險。